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修订出台——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4-19 03:06 作者: 产品中心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修订出台——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出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25年本)》),报请国务院审定同意后发布实施,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西部地区从事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政策之一。《目录》界定了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的产业范围,是企业能否享受该政策的主要是根据,也是引导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重要文件。具体看,《目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家既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包括《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产业,并明确上述目录如有修订,按新修订版本执行;二是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即根据西部各省(区、市)实际适当增加的条目,分省列举,仅在相应省份适用。据介绍,《目录》上一版本是2020年本。此次修订出台的《目录(2025年本)》保持了原本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本次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在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水平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考虑到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也适用于西部地区,《目录(2025年本)》的第一部分继续援引《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明确以上目录如修订将按新修订版本执行。第二部分继续按西部地区12省(区、市)分列,在各省(区、市)现有条目基础上适当增减和修改有关内容,既体现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又兼顾西部不一样的地区的差异。”该负责人说。

  《目录》作为西部大开发产业政策的重要文件,与西部大开发财税、投资、人才等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构成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政策体系。据了解,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政策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内蒙古、广西等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人口占全国约27%,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国约21%。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政策深入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提振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2021年至2023年,通过实施《目录》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西部地区共减免企业税收超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西部地区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加速向西部地区投资布局。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鼓励类产业政策,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激励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9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和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鼓励类产业政策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了非消极作用。“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均居四大板块之首,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占全国水平的比重稳步提升。”该负责人说。

  修订后的《目录》有哪些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修订后,《目录》按省份分列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共564条,相比2020年本净增加29条、增幅5.4%,增加的条目大多分布在在特色农牧、电子信息、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后续如何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中,不能准确判定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时,可提请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出具意见;对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由税务机关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理;具体办法由省级发展改革、税务部门另行制定。“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目录(2025年本)》的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有关省级部门应及时对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目录(2025年本)》进行判断。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将逐步加强指导督促和协调服务,把《目录(2025年本)》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前述负责人说。

  PS:“2025全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交流大会”将于2025年5月27日-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本次大会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新疆大学、新疆硅酸盐学会、新疆混凝土工程技术学会主办,乌鲁木齐预拌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新疆恒泰筑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大会以“创新赋能·循环共生”为主题,旨在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汇聚行业精英,一同探讨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资源再生技术的前沿趋势、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路径,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新疆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当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5年,40余家中央企业计划在新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3800亿元,涵盖能源、新型储能、智算中心、装备制造等领域。其中,华润集团将深化与新疆在能源、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推进“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设;中核集团、华能集团等则聚焦能源基地和装备制造。2024年中央企业在疆实际完成投资222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3.4%,为新疆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新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557亿元,包括全球首个二代技术煤制油项目(1700亿元)、疆电外送第四通道(1000亿元)等标志性工程。同时,“十大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加速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网络日益完善,如中吉乌铁路开工、天山胜利隧道贯通等。这些项目不仅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更强化了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位。

  - 全疆首个智算中心投用,智能算力规模达2.4万P,并纳入国家数据基建试点;

  - 氢储能、无人机等新兴起的产业加速落地,如全球最大单体氢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新疆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3%,占固定资产投资37.2%,电力、采矿、餐饮等领域表现突出。非公有制企业纷纷布局新疆:嘉洁能科技投资储能供暖项目,晨光生物依托棉花资源延伸产业链,崇碧宁新能源计划拓展绿电直供市场。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如矿业权改革、交通网络升级)逐渐增强了投资吸引力。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正享受“五大战略定位”政策红利,叠加“一带一路”倡议深化,2024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全国第一。同时,资源禀赋(油气、矿产、风光)和亚欧大陆中心区位,使其成为企业拓展中亚市场的理想支点。

  新疆正通过“有效投资”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5年计划将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持续释放能源、产业、基建等多维度的投资空间。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着重关注能源转型、新兴起的产业、区域联动等方向,同时把握政策与市场双重机遇。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体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Copyright © 2006-2020 乐鱼官方网站,乐鱼官方网站全站下载,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